圖說:今年六十歲的馬書生,從民國六十五年起開始接手馬家饅頭的生意。(王瑞瑤攝)
民國38年山東人馬福壽隨國民政府來台,落腳在桃園龍崗眷村,民國58年在市場裡一邊賣牛肉,一邊賣大餅,兒子馬書生從警備總部退下來,民國65年接手打理,賣出好名聲。
圖說:馬家的老麵,從民國五十八年開始接養到現在,馬老闆做饅頭除了憑經驗以外,還要看氣溫,若溫度低於十度以下,他就休息不做,因為老麵肯定發不起來。(王瑞瑤攝)
馬家饅頭的招牌有多久,麵種就有多老,老麵接了40個年頭幾乎一日未斷,馬書生說:「除非天太冷,氣溫低於十度,老麵完全發不起來,我就休息不做事。」
馬書生表示,做麵最辛苦就是發麵,夏天熱,凌晨兩點發,五點就成;冬天冷,不到午夜就要開始發麵,得足足等8小時才能發起來。
「饅頭吃起來若是很甜,又長得很漂亮,那就有問題。」馬書生說,糖會抑制酵母菌的繁殖,所以饅頭發酵時,絕對不能碰到糖,否則根本發不起來。
圖說:由於使用老麵發酵,馬家饅頭的香氣、彈性與組織,硬是與別家不同,吃過了還會想。(王瑞瑤攝)
祖籍山東高密,以富有咬勁的高莊饅頭聞名,馬家饅頭也維持傳統,外型圓滾飽滿,捏起來彈性十足,忍不住讓人想到女人的豐滿酥胸,但是馬家饅頭吃起來一點兒也不甜,而是老麵與唾液在嘴裡細細咀嚼後,甜味才慢慢散發出來。
其實馬家也賣水餃,冷凍的下鍋煮熟,漲得圓鼓鼓,皮餡完全正統,因為馬書生拒絕加糖的台灣味;槓子頭也做,但要先預定,北方人愛吃的,馬書生全都包辦。
★馬師傅麵食總匯/桃園縣中壢市功學社新村252號/03-4662381/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masf5168
留言列表